请输入搜索内容,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...

终南别业

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
                

诗集

注解

中岁:中年。
好(hào):喜好。
道:这里指佛教。
家:安家。
南山:即终南山。
陲(chuí):边缘,旁边,边境;南山陲,指辋川别墅所在地,意思是终南山脚下。
胜事:美好的事。
值:遇到。
叟(sǒu):老翁。
无还期: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。

简介

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,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。诗中把退隐後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,写得有声有色,惟妙惟肖。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遊,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雲变幻,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,如见其人。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,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,十分自由惬意,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,诗把退隐後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,写得有声有色,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。平白如话,却极具功力,诗味、理趣二者兼备。

佳句

  • 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
翻译

(自己)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,信奉道教,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,常游山水。
兴致来了,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,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。
随意而行,不知不觉,竟走到流水的尽头,看是无路可走了,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,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。
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,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,相与留连,忘了回去的时间。

评价

《诗人玉屑》:此诗造意之妙,至与造物相表裏,岂直诗中有画哉!观其诗,知其蝉蜕尘埃之中,浮遊万物之表者也。山谷老人云:余顷年登山临水,未尝不读王摩诘诗,顾知此老胸次,定有泉石膏肓之疾。
《瀛奎律髓》:右丞此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。
《王孟诗评》:无言之境,不可说之味,不知者以为淡易,其质如此,故自难及。
《批选唐诗》:迫近性情,悄然忘言。
《唐诗镜》:五六神境。
《唐诗归》:锺云:此等作衹似未有声诗之先,便有此一首诗,然读之如新出诸口及初入目者,不觉见成,其故难言。谭云:衹是作人,行径幽妙。
《唐诗解》:此堪号「结庐在人境」竞爽。
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》:周弼为一意体,以纵横放肆,外如不整,中实应节也。何新之为高古体。僧慧洪曰:不直言其闲逸,而意中见其闲逸,谓之遗意句法。玩「偶然」二字,得趣幽深。陆钿曰:律合古,意趣非言尽。盖有一種悠然会心处,所见无非道也。
《唐诗评选》:清靡为时调之冠,亦令人欲割爱而不能。
《唐律消夏录》:「行」、「坐」、「谈」、「笑」,句句不说在别业,却句句是别业。「好道」两字,先生既云「空自知」矣,予又安能强下注脚?予友继庄先生曰:「此诗若衹作文字读,辜负先生慈悲不少。然文字三昧,必须于此等诗领会得,方有悟门。」「还期」一字,与「别业」略一照应。
《此木轩论诗汇编》:观其意若不欲为诗者,其诗之绝境乎?「胜事空自知」,正不容他人知。诗有两字诀,曰「无心」。
《古唐诗合解》:此诗不必粘题,亦不必分解,清微之至。
《唐诗成法》:一家别业之由。二别业。三四承一二。五六承三四。七八承五六结。无一语说别业,却语语是别业,神妙乃尔。以「中岁」生「晩家」,以「独往」生「自知」,以「行到」应「独往」,以「坐看」应「自知」,以「水穷」、「雲起」应「兴来」、「胜事」,以「林叟」、「谈笑」而用「偶然」字总应上,此律中带古法。
《唐诗意》:此诗言已造道之致,三联亦比体也。
《近体秋阳》:不脱落一切尘凡,便际此境界,未必有此领略。能此领略,道邪非邪?流对天然,占断终古。八句衹如一句,近体中纤纤出尘,夷犹入道,未有过于此作者。孟浩然雅以泉石自骄,却无此等一作,以虽立品高清,而天怀不如右丞之夷旷也。然而气格严举,孟又当过之矣。
《唐诗从绳》:此全篇直叙格。五六句法径直。此種句法不假造作,以浑成雅健为贵。通首言中岁虽参究此事,不免茫无着落,至晩年方知有安身立命之处。得此把柄,则行止洒落,冷暖自知,水穷雲起,尽是禅機,林叟闲淡,无非妙谛矣。以人我相忘作结,有悠悠自得之意。
《茧斋诗谈》:一气贯注中不动声色,所向惬然,最是难事。古秀天然,杜不能尔。
《唐诗别裁》:行所无事,一片化機。末语「无还期」,谓不定还期也。
《网师园唐诗笺》:一往清气(「兴来」四句下)。
《历代诗评注读本》:第三句至第八句,一气相生,不分转合,而转合自分,自是化工之笔。
《瀛奎律髓汇评》:冯钝吟:第二联奇句惊人。查初白:五六自然,有无穷景味。纪晓岚:此诗之妙,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,然不可以躐等求也。学盛唐者,当以此種为归墟,不得以此種为初步。又云:此種皆熔炼之至,渣滓俱融,涵养之熟,矜躁尽化,而後天機所到,自在流出,非可以摹拟而得者。无其熔炼涵养之功,而以貌袭之,即为窠臼之陈言,敷衍之空调。矫语盛唐者,多犯是病。此亦如禅家者流,有真空、顽空之别,论诗者不可不辨。

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