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集
注解
潼(tóng)关:关名。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,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。 终古:自古以来。 簇(cù):丛聚。 河流:指奔腾而过的黄河。 束:约束。 不解平:不知道什么是平坦。解,懂得。
简介
《潼关》是清末民国初年革命家、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,下临黄河,形势十分险要;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,马蹄声声,被秋风吹散,点明时间和旅程;三、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。全诗豪迈奔放,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,含蓄又生动。诗为诗人十八岁时所作,时值光绪八年(1882)。此年春,诗人从浏阳起身,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。途经潼关,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,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。
佳句
暂无内容
翻译
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,阵阵秋风吹散了“得得”的马蹄声。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,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。
评价
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邬国平《清诗观止》:途经潼关,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。末两句情景交融,寄寓着诗人要求摆脱束缚,追求自由的理想。